前言:
在“雙減”政策和新課標實施背景下,為了有效推進學校發展目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加快教學方式變革,英華已將專家教研指導、專家進校園作為提升教育品質與品牌特色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
為進一步提升我校教師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深入領會小學語文教學的內涵,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扎實有效開展語文教學工作,3月10日,英華外國語小學特邀請原北京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室教研員、北京市小語學會副理事長康靜涵老師,首都師范大學朝陽小學李芳副校長來校指導。
本次活動通過課前集體備課、專家及教師現場聽課、課后評課等環節對我校語文科組的課堂教學工作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分析,并形成了有效的意見反饋,使語文學科教師受益匪淺。
01.習作課《故事新編》
教師:何心慧
何心慧老師執教的單元習作課《故事新編》,以龜兔賽跑為例,帶領同學們從“老故事”中探尋“新方法”。
何老師通過“四格圖”“創意卡”“習作單”為支架,搭建學習階梯,讓學生懂方法、能創作、會表達。
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開始了小組討論,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學習氣氛十分濃烈。
02.語文課《青山處處埋忠骨》
教師:張乃紅
張乃紅老師執教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注重閱讀和習作之間的聯系。由讀到寫,課程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讀與寫中使學生能力得到提升。
張老師在課堂上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通過主人公動作、語言、神態引導同學們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受毛主席作為父親和偉人雙重身份下的矛盾與糾結。同學們被文章中所表達出的偉人胸懷深深感染。
同時,張老師注重培養學生收集運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效收集的資料,整理內化。
03.名師點評,啟思致遠
專家及英華教師
左:首都師范大學朝陽小學李芳副校長
右:原北京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室教研員、北京市小語學會副理事長康靜涵老師
兩位專家老師與英華語文學科教師一同隨堂聽課并認真記錄??奠o涵老師更對同學們出現的個別問題給予現場指導。
在精彩的課堂之后,專家老師、英華校領導及語文學科全體教師進行了評課座談。
會議由語文學科教研主任朱曉明老師主持。首先由何心慧、張乃紅兩位老師做自我闡述,接著陸雨主任、朱曉明主任做評價陳述,其他語文教師發表看法,最后由康靜涵老師和李芳校長做評課指導。
結合課堂教學,專家老師肯定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合理,并分別贊賞了何老師課堂的活潑積極和張老師課堂的情感熏陶,同時給予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習作課:
康靜涵老師強調:習作不是單純的教,而是與學生之間形成有效探討的溝通方式。習作是生命精彩的體驗,是自我表達的需求,老師要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針對《故事新編》該課程內容,她建議教師力求突出“新”的概念,激發學生想象力,允許個性表達和與眾不同。同時,針對學生綜合能力訓練,康老師也給出了具體建議。她表示,要將育人概念蘊藏在平常的欣賞和鼓勵之中,巧妙地將學習方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授給孩子們,喚醒學生成長內驅力。
語文課:
康老師針對語文課給出了諸多具體建議:她建議第二課時要先從字詞入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易錯詞的理解和記憶;其次,從對文章全文把握上,給學生更充足的默讀時間,并關注學生批注情況。同時,要加強學生對搜索資料的成果意識,加強規范化。
李芳校長對我校教研水平和課堂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贊揚了英華教師展現出的素養。其次,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給予了建設性的改進意見,她希望老師們可以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課堂學習動力與活力,看見學生的具體進步,讓學生在每一節課都能收獲。
為深入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英華把認真落實“雙減”政策、研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靶向課程內核升級作為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我校通過不斷優化管理與考核機制、凝聚教師團隊力量、堅守負責到底精神、教學思維、注重教育教學研究、強化課程,在本市已初步樹立了自己的教育品牌與良好形象,得到了家長與社會的廣泛認可。隨著教育教學深入開展,英華辦學育人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未來,英華將繼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打造一所承載愛與夢想的有溫度的學校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