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長河,俯瞰茫茫大地,唐山大地震是20世紀人類史上最慘痛災難之一。47年來,抗震精神已經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里,鑄造進唐山這座城市的性格中。這是歷史給予唐山的不滅印記,也是唐山人民歷經磨難后形成的寶貴精神力量。
為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厚植家國情懷,提升核心素養,3月7日—9日,英華外國語小學一至六年級全體師生以年級為單位,分批前往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展了以“大美唐山”為主題的系列研學活動,加深孩子們與自然和文化的交流,以求在“游”中“學”,在“學”中“研”。
觀影·紀念緬懷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這段歷史,在實地研學之前,老師組織同學們們觀看了介紹唐山大地震的記錄電影。通過對歷史事件的了解,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和求知欲置身校外大課堂,以達到“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的目的。
觀影過程中,同學們表情肅穆、情緒激動,不禁被大地震的破壞程度和唐山人民表現出來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所震撼和感動。
出發·走進歷史
出發前, 帶隊老師為同學們進行外出活動安全及研學注意事項。隨后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坐上大巴車,向研學地點——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前進。
走進遺址紀念公園,同學們首先來到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墻,駐足觀看。
再往里走,矗立在眼前的13面鐫刻著24萬大地震中失去生命者姓名的黑色石碑,令師生頓感心情沉重。這組紀念墻由5組13面墻體組成,全長493米,每面墻體高7.28米,代表7月28日。紀念墻距水池19.76米,代表1976年,預示著生與死的時空距離。
唐山地震博物館里,講解員帶領同學們參觀展廳。通過大量歷史照片、實物和多媒體景觀等,同學們了解了唐山這座英雄的城市,從近代開啟工業文明,在工業、教育等各領域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到1976年突如其來的劫難,廣大唐山人民共克危難、自強奮進,最后涅槃新生再創新輝煌的歷史,更加深入地領悟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博物館里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展品,都在詮釋著在那場災難里,唐山人堅挺的脊梁。參觀中,同學們無不為慘烈的地震災難而痛心,無不為堅強的抗震精神所鼓舞。
穿行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遺跡遺存與人文景觀對話,歷史文化的厚重感與城市人文的親切感撲面而來。
此次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之行,讓學生親身走進唐山大地震,深切體會自己的家鄉所經歷的災難與重生。同學們紛紛表示,偉大的抗震精神歷久彌新,正是指引我們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今后要學習和傳播防震減災知識,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與擔當!
合影:一至六年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2021年起,英華外國語小學以“我愛家鄉”為主題,開展了項目式研學活動——大美唐山·城市行走活動。曾先后組織開展了“南湖風景區暴走行動”、“唐山博物館研學活動”、“李大釗紀念館與故居研學活動”、“唐山陶瓷博物館研學活動”、“唐山科技館研學活動”等一系列研學活動。
研學是活動、是課程、更是教育。未來,英華將堅持注入新思想、新活力、新動能,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把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打造一張靚麗的“研學教育”名片。